文、攝影/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
去除供電壟斷與來源分散,也正是德國在廢核同時最致力的目標之一……
德國綠能屋採供能分散的產電彈性與互補政策。
我來歐洲後從德國住到英國,經歷了全歐能源自由化的風潮,發現跟台灣只有唯一電力公司壟斷供電的無奈與操控不同,這兩國的供電系統對家庭來說,都更透明、自主與自由化。
也就是人民在比較後,可以自己挑哪家能源公司適合自己家庭的供能套裝簽約,契約到期可換。而太陽能板更促進了自足供電,甚至可以回賣餘電給能源公司,賺上一筆家庭小外快。
英、德已經進化到「供能發電民主化」,像是我在英國就經常有能源促銷員敲門推貨,你要是不滿意現在的供能公司,他們可以立刻依照這個家庭的需求幫你換一家。而以家庭或地方為單位,去除供電壟斷與來源分散,也正是德國在廢核同時最致力的目標之一。
德國家庭對於能源有著選擇性,在民間四大能源集團的競爭下,各地方市政府的電力公司(Stadtwerk)通常都只是各集團簽約中的一個外環單位,以避免電能全由公家單位供應的一把抓現象。
<避免獨大>供電民營 政府定法規
由於供電涉及重要民生,所以即使開放給民營機構,德國政府還是先制定了法定基本價與相關規範的遊戲規則,好讓這些大集團就範,避免惡性競爭與利益糾葛危害到一般家庭的民生供電。
像是電力輸送管線的租借費用不能超收或亂漲、供電集團必須優先採購再生能源等等。所以根據再生能源法(EEG),一般家庭如果有超餘的再生能源供電,這些集團依法必須優先收購。收購價與一般電力價格的差費則由公款補助。
而這個公款的來源,就是德國政府收取的再生能源補貼稅,這原是德國政府鼓勵綠能的方式之一。
根據再生能源法而來的這個補助公款來源,本應由所有德國廠商與個人分擔,但現任非常友商的基民黨執政手法類似台灣的國民黨,積極圖利財團讓大廠免除這筆補貼費的分擔,如此就變相加諸在市民與小企業的身上,這正是德國電費自該黨上台後連年上漲、人民叫罵不斷的主因。
除了讓能源的供應分散之外,能源的取得,在德、英也不敢將雞蛋都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像德國的再生能源產電就通包水力、風力、有機沼氣及太陽能等,在政府鼓勵與民間家庭的配合下,逐年上升綠能產量,達到近十年來已產出近四分之一德國電量的高比例,目前風力與有機沼氣產電就占下德國最重要的再生能源產電比。
德國政府即使換黨執政,在民意的敦促下,讓再生能源政策一直抱著鼓勵、肯定與開放的態度,這與台灣政府的設限重重完全不一樣。
<別說核電強>法核電老缺電 德綠能救急
在德國跟英國想換電力公司,只要在網路上申請就好,接下來的所有手續,電力公司彼此會去處理。
德英各能源公司的電價也完全透明化,同一業者就可能提供不同來源的能源比例給客戶挑選。
網路上更衍生出各種比較網站供人換算,好讓各家庭依自己的需求找出最便宜又適合的套裝供電。各市府電力公司的電力來源也都有網頁標示清楚,用戶可以從業者提供的分析圖,清楚知道自己用電的發電來源跟選項。
德國就是在這種政策的大力推動下,使綠能的進化在全球遙遙領先,不但自足供給,更有餘電輸出鄰國,與台灣媒體片面強調德國廢核斷電要跟法國核能買電的宣傳完全不同。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室連年計算出來的結果,都證實德國廢核過渡期間連7年都是電力的淨輸出國。也就是不但自己夠用,還可以在法國核電出狀況急需時,輸過去補充。
法國高達近四分之三的核能發電,長期以來飽受各界攻擊,現在不僅核廢的問題棘手難理,電價連漲還出現供電不足,緊急時須靠鄰國救濟的慘況。
住法國的朋友抱怨說前年電價上漲五成,用電高峰飆破250歐元外還不夠用,除要靠風力發電補足三座停機核電廠的電量,同時還必須向鄰國買電約占7%總電量,德國就是常向他們伸援手的國家,必要時會提供到約四座核能廠的電量給法國。法國人口其實比德國少約1千5百萬人,但全天用電量卻達到德國的雙倍。
<分散供電源>能源不浪費 德國好樣的
看到鄰國這樣,德國更致力於分散供能來源,好讓產電有彈性並互補有無。若是到德國各家庭看看,燒柴火的爐子不但可以烤餅還可以乾衣加暖屋,許多燒重油或瓦斯的傳統家庭,開始轉用綠能補充用電。
喜歡研究的德國人更不斷研發熱能循環使用的管道,像是大型暖系統如何共生回流、火力發電流程餘熱如何輸送熱水到各家用暖氣管、熱管線埋地板溫屋暖人等,就是要做到能量絲毫不浪費。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