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吳瑞達╱綜合報導】
大陸政策持續支持太陽能產業,未來3年仍將實施補貼,加上太陽能建設規模將大幅提高等利多鼓舞,昨(5)日滬深兩市太陽能概念股,有近75%的交易個股收紅,包括5檔漲停,在兩市收黑之際,表現格外顯眼。
昨日太陽能概念股,整體上漲1.85%,在114檔交易的個股中,有85檔收紅,包括5檔漲停,2檔平盤,27檔下跌;漲停個股包括陽光股份、隆基股份、錢江生化、林洋能源及捷佳偉創。
證券時報報導,11月2日,大陸國家能源局召開關於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成果座談會,商討「十三五」太陽能發電及光熱發電等領域的發展規劃目標的調整。
此次會議的主題內容,包括:明確2022年之前都有補貼,有補貼專案和平價專案並行;「十三五」太陽能建設規模將大幅提高,認為210GW(百萬瓩)不夠,可以更積極;認可戶用太陽能單獨管理;未來1個月內,加速公布2019年行業政策,穩定市場預期。
針對太陽能裝機規模的內容,有報導指出,目標可望調整至超過250GW,甚至達到270GW;關於補貼事項,市場解讀為,再一次明確在真正進入全面「去補貼」之前,大陸國家能源局仍將每年保證一定的補貼裝機規模,並推動補貼強度的進一步下降。
報導指出,根據2016年12月公布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底,大陸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指標為105GW、光熱發電裝機容量指標為5GW。而截止2018年9月,大陸太陽能發電累積裝機已經達到165GW,遠超過「十三五」規劃的目標。
今年5月官方公布「531新政」,太陽能產業受到了不小影響,其中,廣受市場關注的措施包括,降低太陽能補貼標準、暫不安排普通太陽能發電的建設規模,以及分散式太陽能,今年只安排10GW規模等,這為太陽能產業重重踩下「急剎車」。
日前,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顯示,2018年前三季,太陽能發電市場規模穩步成長,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3,454萬瓩,其中,太陽能發電場新增1,740萬瓩,年減37%;分散式太陽能新增1,714萬瓩,逆勢成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