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能:台灣必走之路
「台灣非走綠能發展這條路不可!」長期擔任躉購費率審定委員及參與再生能源相關計畫審查事務的江青瓚院長,當年在美國求學時就發現:會投入太陽能發展的國家其實是呈現「M型社會」的型態,像是德國、日本等先進國家是為了追求環保與節能減碳,而東南亞落後國家如越南則是因為缺乏電網,亟需分散式的在地化電源協助,此中太陽能成為最適合的選擇。
而為何如此支持綠能政策與光電人才培育?莫拉克風災帶給江院長相當大的啟示:「很少人知道,2009年莫拉克風災時,健行科技曾接受國家委託進行透地雷達探測搜救的任務,當看到儀器裡顯示出土方下面一具具的人形時,內心真的無比創痛!全球暖化加劇氣候災難來臨時,國家必須要往能源轉型之路大步邁進。」
為此,江院長研發出一款具專利的太陽能拖車,裡面有蓄電池、太陽能板(可以自動升起),優點是直昇機可以直接吊掛運送,一落地就變成超級行動電站,非常便利。「這項研發其實也是在探討儲能系統如何成為再生能源的強力後盾,將豐沛的光電量能再往上推升。」
光電技術成熟!對內政策穩健推動,對外更點亮「新南向」明燈
江院長認真研析過,化石燃料在百年內絕大部分會消耗殆盡,大概只剩下煤而已,加之台灣的能源有98%以上仰賴進口,因此台灣非走綠能發展的能源轉型之路,而太陽能即扮演重要推手角色。「個人覺得國家發展太陽能符合台灣的社會生活型態,是一大福祉,既節能減碳又讓在地人有工作,兼且使光電產業有機會將核心技術行銷至海外。」
江院長表示再生能源政策推行要逐步踏實穩健,才能走得長遠,例如「陽光屋頂百萬座」一開始採「先緩後快、先屋頂後地面」策略的步驟就很正確,「記得2000年時建置1kW太陽能的成本要價30萬元,目前則已降到5萬元左右,而且光電技術更臻成熟,現在來力推大面積鋪設相當划得來。」同時也肯定太陽能推廣從一開始採補助示範形式,走到《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出爐及電能躉購費率加持,並推出「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進行《電業法》修法讓綠電先行等等,每一哩進程都讓太陽能更加接近目標。
最後江院長分享:「往長遠想,太陽能技術相當有機會走往『新南向』去落地深耕,為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印尼等離島或偏鄉點亮一盞明燈。」另外也建議,推廣太陽能一定要分散式,而且也應思考「都會式」發展,畢竟都會區較為缺電,這也是擔任躉購費率審定委員時,提議北部加成15%的原因,不僅是北部發電效率略低,更著眼於綠電發展要在地化理念,使經濟效益更為彰顯。(摘錄)
詳細文章內容請見:能源報導
新聞出處:https://www.mrpv.org.tw/Post/PubView.aspx?type=news&id=4&post_id=1661